■霍藻棉■霍銳強說,霍韜要求霍家要堅持務農之本。■四座建築均硬山頂,主體建築的都是頭門、前殿和正殿三進院落,呈四合院式平面佈局。
  ○對話後人
  霍銳強:佛山石頭村霍氏十九代後人,石頭村前村長
  花費500多萬重修宗祠
  新快報:我走訪過不少家族的宗祠、家祠,看到霍氏宗祠建築真的太壯觀了。
  霍銳強:是吧,我們這裡總面積2484平方米,是佛山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宗祠建築群了。
  新快報:我走訪的一些宗祠很多被毀了,這裡還能保持這麼好,很難得。
  霍銳強:其實以前更美,也遭過毀壞,好在後來做了學校,有學生上課,在“文革”、破四舊時候才沒被拆毀。不過,那時候也毀了不少古物。你看這門前的石獅子,以前的被砸了,有幾百年曆史的古物啊,現在這個是後來重新做的,那時候不知道毀了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後來我們修繕了,把原來有的東西都新做了出來,恢複原貌。
  新快報:修繕得那麼壯觀,用不少錢吧?
  霍銳強:是啊,2003年我們就開始籌辦重修,也成立了宗祠修繕工作組,全靠族人捐款,用了500多萬,按照原來的規模進行修繕,2004年修好了,我們都很驕傲。
  新快報:看來你們族人很團結,一下子就能籌款那麼多。
  霍銳強:這還真是的。我們說要修繕祠堂,大家二話不說就開始捐款,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你看(指著一寫滿名字的紅榜),我們都寫了捐資芳名,不管是五十一百的,還是幾十萬幾百萬的,都記下來了。現代人都說沒有了大家族的觀念,大家各自過自己的小家,也沒有什麼宗族的思想了。可是呢,最讓人感動的是,只要說修建宗祠,一呼籲,五湖四海的,出國的,在香港澳門的,和在家鄉的都會盡心儘力來做。這是我們霍氏族人的一個驕傲,大家很團結,雖然平時也是淡淡地過,但是還是很團結的,很愛本家族人的。你看,一口氣出幾十萬的也是不少的,很多都是佛山人,平時也很低調,一修宗祠就出了十幾萬。
  石頭村霍氏很多人出國了
  新快報:霍氏還有多少人在石頭村?後人很多出國了嗎?
  霍銳強:是啊,現在石頭村霍姓的人大概1000人,是石頭村主要的人口了。很多人都出國了,尤其是霍韜後人中有官職、有錢、有名氣的人。他們要麼長期在外當官,然後就在外地定居了,要麼經商有錢了後來都出國了。
  新快報: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人呢?
  霍銳強:比如說十七世祖霍藻棉,他就是霍韜的裔孫,一開始在佛山印務局,後來到廣州從商,因為戰爭又去了香港經營房地產,買下香港沙田近三分之一的地皮,後來以十倍價錢賣回給政府,霍氏兄弟也成為出名的商人,最後還移民美國。後來,家裡的兄弟們也一起移民,子女都很優秀。但是他們也很愛國愛家鄉,他們在石頭村就建了霍藻棉學校,霍藻棉的太太霍陳秀苗就建了幼兒園,還在原佛山第一人民醫院舊址建了醫學樓、急診室,禪城區中心醫院的大樓也是他們捐資建設的。雖然人是出去了,但是他們每年也回來祭祖。他的子女們都是佛山市的榮譽市民,也常回來為家鄉的建設出力。
  九世祖霍子衡,字覺商,明朝舉萬曆鄉試,歷任袁州知府。後全家搬到羊城,紹武年間清兵攻打廣州,他頑強抗敵,城破後他對家人說:“臨難勿苟免。” 然後投井而死。其妾、長子夫妻、長女、次子、三子夫妻及一小婢,也相繼投井自盡。全家都自盡了。後來,皇帝賜了“ 忠孝節烈之家”牌匾,就是這個牌匾的來歷。十七世祖霍淼流,到香港經商,富甲一方,他雖然後來全家移民香港,但是也回來捐資修建修繕大宗祠。
  最大心愿是修好族譜
  新快報:留下的後人還有霍韜的直系後裔嗎?
  霍銳強:有啊,我就是啊。但是我這樣留下來的都是沒有什麼大成就的,有事業有名氣的都出去了,很少會留在村裡的。我是第十九代了。沒什麼成績,對不起先人。
  新快報:留下來保持傳統也是一種成績。
  霍銳強:那是的。我們修繕完祠堂,現在就開始修族譜了,還是需要我們這樣的還算有點瞭解祖先的人來做,好幾年了,現在還沒修好,修族譜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新快報:現在石頭村霍氏族人一般從事什麼職業?
  霍銳強:什麼都有啊,祖輩耕田、冶鐵,現在石頭村基本上就沒有了農業用地,留用地的開發及原有集體物業收入就成了村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你別說,我之前是村長,現在退休了,但是每個月也能拿到5000元的分紅,不必靠孩子吃飯,活得也挺好。現在就想修好族譜,這是最大的心愿了。
  ○宗祠走訪
  佛山現存規模最大的祠堂建築
  石頭村是佛山石灣鎮一個典型的城中村,總人口2000多人。即使是下午兩三點鐘穿過高樓大廈走進村中,也沒有過多的繁雜和吵鬧,反而像一個平靜的開放型社區。霍氏第十九代後人霍銳強帶著自豪地告訴記者,石頭村有著悠久的歷史,他們霍氏在石頭村定居有六百多年了,已經繁衍到23傳。
  村內有多座明、清朝代遺留至今的建築物,現在還保存得較為完好和較有歷史價值的就數一排四座的霍氏宗祠,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記者走訪過數十座宗祠、家廟,要說壯觀也就數霍氏宗祠最為有氣派。宗祠前有廣場,廣場左右兩邊各豎立著高達數米的旗桿夾,寬闊的廣場前是一口乾凈的大池塘,在午後陽光的照射下,池水波光粼粼。
  霍銳強介紹,宗祠始建於明嘉靖四年(1525),清嘉慶年間重修,從左至右依次為“霍勉齋公家廟”、“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廟”和“石頭書院”。四座建築均硬山頂,主體建築的都是頭門、前殿和正殿三進院落,呈四合院式平面佈局,後二進面寬進深各三間,庭院里均放置著盆栽,抬梁均為穿鬥混合式梁架結構,其上遍飾人物、花草園雕或高浮雕,工藝精巧細膩。天井均建有四柱三間衝天式石牌坊,均有額題。建築群坐西向東,總面積2484平方米,是佛山現存的最大宗祠建築群。
  “霍氏家廟於嘉靖四年(1525年)正月建成,同年十月石頭書院也落成,那時候很風光。霍韜年幼家貧,沒錢讀書,他希望有家族的書院,讓家族的孩子有讀書的地方,石頭書院培養了很多的精英。”霍銳強說,霍勉齋公家廟則建於雍正壬子(1732年),後來又增建石頭村霍氏二世祖椿林霍公祠。
  這四座宗祠建築在1998年成為佛山市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成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建築群向社會開放,並有專人打掃和管理。佛山市文化局文物科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霍氏宗祠整個建築群尚保存完好,是佛山市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和裝修較講究的祠堂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原標題:盡心儘力 族人五百萬修宗祠開枝散葉 眾多後人出國定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zt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